Menu
您现在的位置: 主页 > 健康促进医院 >
【科普】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︱抗菌药物相关知识
时间:2022-11-22 16:30 点击数: 字体: 发布来源:药学部

2015年起,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的第三周确定为“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”。这是一项全球性运动,皆在提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的认识和了解,减少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进一步出现和传播。

 

为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挑战,提抗微生物药物科学管理平,国家卫健康委联合农村农业部开展“2022年提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”活动。呼吁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谨慎使用抗微生物药物,齐心协力,遏制耐药,保护人民健康。

 

1、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?

 

指即杀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或繁殖的药物,包括抗菌药物、抗病毒药物、抗滴虫原虫药物、抗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药物等,但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。

 

2、什么是抗菌药物?

 

指具杀菌或抑菌活性、主要供全(含服、肌注、静注、静滴等,部分也可于局部)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的药物,包括各种抗素、磺胺药、硝基咪唑类、喹诺酮类、呋喃类、抗结核、抗真菌等化学药物。

 

3、什么是抗?

 

指某些细菌、放线菌和真菌等微⽣物的次级代谢产物,在低浓度下对各种病原微⽣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的物质。某些 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,于肿瘤的化学治疗。⼴广义的抗素还包括在天然抗素的基础上进结构改造的半合成产品。

图片 1_副本.png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4、抗素的误区?

 

抗菌药物==消炎药

 

⽼百姓常常把抗菌药物叫做抗生素、消炎药,这是不正确的叫法。抗菌药物和抗生素在定义范围上既有重合,也有区别。消炎药与上面两种药物相比是截然不同用途的药物。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“红、肿、热、痛”。细菌感染可以造成炎症反应,但是炎症不都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病毒、肿瘤、外伤、寄生虫、风湿等都可以引起炎症反应

图片 2_副本.png

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医学上所说的消炎药通常指的是甾体类和甾体类药物。甾体类主要是糖质激素,如地塞松、强的松老百姓常称为“激素”甾体类药物种类丰富,常的有阿司匹林、对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、吲哚美辛等。这些药物般具有解热、镇痛、抗炎、抗⾎栓多种功能老百姓往往只知道他们有退热的作用,常称为“退烧药”。由此可见,抗生素、抗菌药物不是消炎药,不能随便于消炎。

 

抗生素=感冒药

 

流感90%以上都是由病毒造成的通常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。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用的即使细菌引起,也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。

图片 3_副本.png

        


 

发热就

 

发热并非都由细菌感染引起,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肿瘤性发热、过敏性发热、药物热等。

 

用抗生素没事

 

滥用抗生素会诱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,抗生素使用效果逐渐下降,直至无效。药品是“双刃剑”,过度使用会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。浪费医疗资源和金钱。

图片 4_副本.png

      

 

 

⑤喝酒吃抗生素,疗效加倍

 

喝酒吃抗生素可能会诱发戒酒硫反应(双硫仑样反应),会引起面部潮红、发热、头痛、恶心和呕吐等不舒服的症状。除了喝酒可能引起,食用醉蟹、酒糟鸡、含酒精的巧克力、藿香正气水、十滴水等含酒精的食品或药品,都可以引发戒酒硫反应。

 姓常认为吃头孢不能喝酒,其实还有其他药物服用期间也不能喝酒。如甲硝唑、呋喃唑酮(痢特灵)、格列本脲、格列吡嗪、格列齐特、华法林等。

图片 5_副本.png    

      

 

 预防耐药,我们应该怎么做?

 

  1.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微生物药物。

  2. 当医生告知不需要抗微生物药物时,不要主动要求使用。

  3. 遵循医生开具的剂量使用,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。

  4. 不与他人分享或使用剩余的抗微生物药物。

  5. 平日做好手卫生,良好的手部卫生有助于限制感染的传播。